Ingredere ut Proficias

To be a rock and not to roll.

危险人格识别术

观鸦:

【美】乔·纳瓦罗
【美】托妮·斯艾拉·波茵特


- 本书的写作意图及应用说明


通过学习和别人的指导,我了解到某些人格常常会表现出以下特点:他们或者恶毒,或者谎话连篇、总爱操纵别人,或者喜欢在利用他人过程中得到乐趣,或者不尊重他人、不遵纪守法……他们没有情感,残忍、冷酷、爱算计人。他们会一遍遍重复此类行为,对因此给他人造成的身心伤害毫不关心。会出现缺陷的不仅仅是人格,还有品德,亦即品行和道德。大体而言,这种人不可相信,不可依靠,不可托付。并且,因为他们的人格和品德存在缺陷,他们的行为往往会给他人带来灾难和痛苦。


【自恋型人格的特征】


每个人的童年都经历过一段特殊的时期,那时的我们就是世界的中心,可以任意求取,为所欲为。从本质上来讲,自恋型人格似乎从未从这个时期“脱壳而出”变为成年人。他们仍具有这种儿童一般的索取欲望,为了身处关注的中心而做出荒诞不经、不可理喻的事。


一旦不遂心意,就立刻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,从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。


欺凌弱小正是自恋型人格的特征之一,二者是如影随形的。


自恋者有种不可思议的能力,他们能捕捉到别人的弱点和短处并加以利用,借此贬低别人抬高自己。


有时候,自恋者会在公共场合、社交场合、孩子的运动会上当众斥责妻儿,从而暴露其本性。


或者他们会带着尖刻的冷漠,语带鄙夷地评论某人是多么愚蠢无能。


自我感觉高人一等的人,其同情心是匮乏的。


自恋者如果表现得温柔体贴、积极热情,那也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,而非发自本心。


案例:亨利·希尔向凯伦大献殷勤,带她去高档餐厅吃饭,最好的座位、最好的食物、最好的酒,无须排队等候……此时的他,眼里只有凯伦。可结婚之后,一切都烟消云散了。这个自恋狂已经用尽心思得到了想要的东西,所以,当看到他总是带着女人的香味醉醺醺地回到家中时,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。妻子想要什么无关紧要,重要的是他已经得到她了。他曾经的关怀和体贴只是诱捕的工具,不是真的。


你希望能被他们当作朋友平等相待,但自恋者的词典里绝无“平等”二字,对他们来说,朋友就是用来利用的,朋友的存在价值只有一个,那就是满足他们的需求。


最危险的自恋狂是那些极度缺乏同情心又自大到近乎变态的人。


因为自视过高,所以,自恋者认为他们不必跟常人一样付出努力,而是寻找捷径或游离于法规之外。


为引起别人的重视,有些具备自恋型人格的人会为自己编造一些光环。


自恋者擅长于迷惑和哄骗他人。


不成器却渴望被人重视的自恋者。


自恋型人格的自大没有边际,也没有明晰的界限。自恋者总是在不断挑战他人、法律、规则、社会规范的底线。他们把社会看作木偶剧的舞台,而把自己看作操控木偶的大师,把他人看作手中的木偶,通过命令、指示、操控、利用别人来达到他们的目的。


自恋者没有界限感。


跟自恋者一起生活,就是一步步迈向深渊。 


- 自恋型人格对他人的影响


自恋者还暗中冷落你。他们会故意对你的重要成就不屑一顾,或对你的痛苦和挫折视而不见。通过这种蓄意的冷漠,他们将你的欢欣或痛苦置之不顾,任其自生自灭——因为他们对你的事一点点兴趣都没有。如果他们在乎了,那会让你感觉良好,而跟他们的目的就背道而驰了。


因为他们同情心有限,所以就像是个“半成品”,不断在寻找能使自己完美起来的人。但当他们找到这个人之后,情况再度急转直下,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能让他们感觉遂心如意。反过来说,他们也不能使别人变得更好。如果你天真地以为能跟自恋狂正常相处,那你定将付出情感、心理甚至身体的损失。


牺牲他人,荣耀自己。 


- 自恋型人格的人际关系


对自恋者来说,“爱”就是quid pro quo——“交换”。不利己是不可能的。


有些自恋型人格的父母把孩子看作奴仆。


有时候,一个毫无分寸的家长所抚养长大的孩子也会肆意妄为、没有界限;而其下一代会继续潜移默化地“吸收”其自恋心理,于是自恋的基因便一代代传下去。


- 与自恋型人格相处


每当得知某个老板、经理、教练、老师、同事等又摔门、咆哮、叫喊、尖叫、扔东西、欺负人了,我就知道,这一定是个自恋型人格。


有时候自恋狂的反常行为近似顽疾,别人甚至反过来替他掩饰,或认为那就是他们的一贯风格,或干脆原谅了他们,因为他们“太杰出”或“大多时候还是很好的”。不,不对。一点儿都不好。你将会为这种荒谬的借口付出惨痛的代价。


类似事件需要立刻记录或上报。首先要告知的就是所在单位或机构的人力部门。若是因为特殊原因无法上报,那就立刻记录下来,无论是身在何处,以何种方式——记在日程表上、写一封电子邮件给别人(甚至写给自己)、打电话……都要立刻把事情的经过——何时何地说了做了什么——原原本本记录下来或分享出去。 为什么要这样做?因为本性难移。


万一情况持续恶化,到了内部审查或民事诉讼的地步,那么,谁保留了记录谁就是胜者,没有证据定将申辩无门。而自恋狂是不可能将其言行记录下来的。


1. 有太多人会被迫将自己的生命无条件地交付在一个人手上。


2. 在宗教外衣的掩护下,一个危险人物会长时间游离于审查之外。


3. 邪教领袖全面控制着信徒,就像一个极权政体一样。


4. 试图逃离邪教的信徒会受到身体和心理的虐待。


5. 感到担心的家人和朋友在向信徒提供帮助或试图解救他们时,都会遭到持续的反对或阻挠。


6. 邪教领袖的自恋型人格非常明显(如吉姆·琼斯的口头和书面言论),对尚未入会的信徒来说应是警示信号。


7. 只有少数邪教成员能看到其领袖的“真面目”(比如说,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吉姆·琼斯是个恶毒危险的自恋狂)。


8. 一旦臣服于邪教领袖之下,信徒们就不愿(或不敢)看到潜在的危险,甘心受自恋狂的驱使,哪怕他们及亲生儿女的生命已岌岌可危也不知悔悟。


阿道夫·希特勒,就是自恋狂领袖的典型代表,他引发的灾难危及了无数人的生命,而其根源仅仅是——他觉得自己就是真理。 


【情绪不稳定型人格】


他们所造成的危害往往发生在关系较近的人之间,比较隐蔽;其恶行多属于道德方面,执法部门对此往往爱莫能助。


这种人格的主要特征是情绪不稳定,由其导致的行为会影响其生活和谐与人际关系。


他们对“爱”和“安全感”的依赖极重,却没有能力去培养或经营一段健康的关系。


与自恋型人格类似,情绪不稳定型人格也需要他人的迎合或服从。他们挑战别人的底线,目无规章制度,总要把自己置于关注的焦点位置。然而不同的是,自恋型人格这么做是因为他们自我感觉完美,自以为有权利被特殊对待;而情绪不稳定型人格这么做则是因为他们需要他人(甚至是小孩子的)持久不变的支持和肯定,这样才能感觉良好。


有些人天性善良,从无害人之心,却因为受到某个(些)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的影响,而产生了自残或期盼他人受到伤害的想法。


- 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特征


根据其情绪的起伏状况,他们会在“国王”(想要得到所有人的拥戴)和“全民公敌”(“谁都不愿意跟我玩”“大家都跟我作对”)之间不断转换“角色”。


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都是超级“伤害收藏家”。不论是轻视还是怠慢,不论是疏忽还是失礼,他们都细心留意、精心收集,以待将来把这些旧事化成利箭,出而伤人。


这种人把自己当成受害者,总在寻觅“债主”。


有些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会通过跟踪、监视、偷看信件、偷听电话,或者突然造访的形式,来检验其恋人、配偶,甚至孩子们的忠诚。


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会通过哭喊、发怒、数落、装病、诱惑、朝三暮四、做出危险举动等手段来得到他人的关爱、关心、注意,或为所欲为。


他们也许会通过谎言或诡计来获取关注。


他们欺骗和摆布别人的能力令人震惊。


他们对人的控制,有时会因为施加在小孩或单纯的人身上而不露痕迹。


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跟具备自恋型人格的人一样,都对人苛求无度,并且总是在挑战他人的底线和原则;然而,因为他们比具备自恋型人格的人的情感需求更为旺盛,所以,他们更具危险性。


若说到控制、摆布别人,最厉害的方式莫过于以死相逼。


这些人的行为方式在程度上有所差异,有些人仅仅是令人感到不愉快,有些人则是性格残忍,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升级到凶残的地步。


有些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对新异事物没有抵抗力。有些人会去追捧某些“大师”和教派领袖,因为后者代表的是一个严密的信仰体系。


他们常常会爆出绯闻,以此获得外界关注。


这类人将性视作万能良药,纵情声色的同时也收获着恶果。


他们往往具有一些强迫性的寻求快感或伤痛的倾向,因为对他们来说,这两种感觉是一样的。


- 情绪不稳定型人格对他人的影响


他们害怕被人抛弃。他们认为,如果他们不能拥有你,那么别人也不可以。 


【妄想型人格】


正常人都有一个内部的报警系统,在危险来临时给我们提醒;但在妄想型人格身上,这个系统总是在超负荷运转,不论面对的是你、我、邻居、同事、少数民族、外国人、外地人、政府……报警就没有停止的时候。这种扭曲的观念支配着他们的生活,也影响着每一个与他们有来往的人。


气量狭小、好辩、妒忌、耿耿于怀、质疑他人动机、不受约束,害怕、讨厌甚至仇恨跟他们不一样的人。


这种人绝不仅仅是脾气古怪,其背后的“推力”是荒谬的恐惧感和疑心。他们敏感、反应过度,一旦遭到反对、受到拒绝、感到尴尬,就会爆发出来,极具危险性。


抛开其造成的危险不说,这种人格是我们研究最少、了解最少的一类。这种危险人格很难治疗,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不认为自己的思想有错,并质疑任何企图帮助他们的人,怀疑后者有什么不良动机。他们就这样“陶醉”在病态之中,我们的安全也因此而受到威胁。


- 妄想型人格的特征


非理性恐惧。而这正是妄想型人格的本质。


适应能力是每个正常人的必备能力,我们能够接受新观点,也能根据外界条件进行自我调整;在坚持某些信念(如宗教信仰、政治观点等)的同时,我们能够容忍不同观点的存在。但在妄想型人格身上就不是这样。他们把自己的“过度敏感”视作“敏锐的洞察力”,所以,想跟他们辩黑道白是不可能的。逻辑和实证在他们看来一点儿意义都没有,若是跟他们讲道理,在他们眼里你就是对他们怀有不良企图,甚至会将你视为敌人。


妄想型人格的思维方式:扭曲、死板、道学、执着。


这种人的思维褊狭,只关注某个角度的问题,比如说《圣经》中的某句话,或某个法律、社会、政治问题;这些东西对大多数人来说近乎无关紧要,但他们将其看得格外重要。


妄想型人格不相信逻辑和经验先例,他们会从历史、深奥的作品、冷门作家,甚至法律词典中引用一些含糊其词、模棱两可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。


思维死板、观念偏执、选择性记忆,再加上荒谬的恐惧感,其恶毒的仇恨心理就由此而生。他们的恨意不同于正常人的憎恨,而是一种毫不妥协的没人性的仇恨。如果再加上病态的自恋心理,那么他们就会将这些仇恨转化为可怕的残忍行为。


跟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人一样,妄想型人格的人也是伤害的“收藏家”,但毒瘾更深。不论是别人无心的还是他们臆想的过错,不论是多么不经意间犯下的,他们都会将其视作你人性的污点、你不忠的标志。任何侵犯(包括他们臆测的)都是不可原谅、不能遗忘的。一旦将你视作敌人,他们就认为对你记恨、对你采取行动(包括不理睬、背后陷害、阴谋暗算、毁坏你的财物,甚至杀死你)都是正义的。


历史就是妄想型人格“伤害收藏者”的资料库。


对妄想型人格来说,收集“伤害”是非常有必要的,他们将其用作自己言行的依据,并且在时间的深度、范围的广度上丝毫没有限制。 这种人对敌对态势、历史纠纷、社会不公有惊人的“记忆力”。


- 妄想型人格的人际关系


他们最喜欢的对象是那种对各种观点接受能力强的、不乱加质疑评价的、对其毫无戒心的人。但问题是,我们事先并不知道这一点,因为从没有人告诉我们妄想型人格的情况,待到发现却悔之晚矣。


偏执狂心理不仅能在成人间传播,还会传染给孩子。


案例:乔安·麦古沁和丈夫带着7个孩子搬到爱达荷州的郊区,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。她丈夫死后,她19岁的大女儿爱丽娜突然意识到这个家庭很不正常——食物匮乏、没有自来水,也没有暖气,所以她就去找政府帮忙。最终乔安因虐待和忽视儿童等多项罪名被捕。


当警察到他们家里去接其余的孩子、准备对其采取保护性拘留时,他们不但没有因脱离了苦难而兴奋雀跃,而是像妄想狂一样进入了战斗状态。他们放出了20多只猛犬,并大喊着:“快去拿枪!”然后凭借工事和武器与警察对峙了一周之久。不要相信任何人——乔安夫妇就是这样把孩子们培养成了妄想狂。这种事总会令亲属和朋友饱受压力和悲伤,更不用说城市和国家在一周时间里为调动警察、消防车、救护车、社会福利资源的诸多花费了。


- 与妄想型人格的人相处


最后要说的是,妄想型人格最大的破坏力在于——他们在人们中间播下“不安”的种子。他们破坏人与人之间、家庭之间、组织之间、团体之间、国家之间的信任、和睦和凝聚力,这就是病态的妄想型人格的毒性和灾难性。


【掠夺型人格】


掠夺型人格的数量高达数百万。


掠夺型人格的目的只有一个:榨取。


他们活着就是为了盗窃、抢劫、伤害、消灭。大多数人的人生是建立在人际关系和个人成就上的,而掠夺型人格则不是这样,他们想的是如何利用别人、地点、局面来为自己谋利。这就是他们所有行为的根本动机。


这种人的思维方式跟正常人不同。正常人之间是相互关心的,他们则是假装关心甚至根本不关心别人。我们把别人看作跟自己是平等的;但在掠夺者眼中,别人是他们满足个人需求的机会或障碍。想要车了,就偷一辆;想做爱了,就去强奸;想钱花了,就盯上老年人的钱包……即使你逃离了他们的魔爪,也丧失了某种宝贵的东西:或者是对别人的信赖,或者是自我价值,或者是自尊……


信任是正常人的天性,在掠夺型人格面前却是个致命的软肋。他们没有情感依附,目无法纪,没有良心,也没有道德伦理观念,对他们来说,人生没有限制。规则、规定、限制、锁、围栏……这些东西不过是他们做事的小小障碍。正常人都是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,但在他们眼里,我们都是傻瓜、笨蛋、废物,理应受到鄙视、贬损、嘲笑、辱骂甚至消灭。


他们能够仅凭别人的举止和外表就能判断出是否适合捕食:那些热心地凑到车前给人指路的人;手拿大包小包的顾客;对陌生成年人毫无戒心的孩子;抄小路的青少年;淳朴的老年夫妇;为陌生访客开门的家庭主妇……他们无须思考,就像是在后台运行了一个软件,时刻在扫描中寻找机会和弱点。


- 掠夺型人格的特征


掠夺型人格的知识面很广(但都不精通),所以他们能迅速与“猎物”找到共同语言并诱惑其上钩。


他们喜欢把人看作木偶并加以控制:用玩具和糖果哄小孩子高兴、在网上花言巧语哄骗女人见面、向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寻求“帮助”、怂恿人们出钱跟他们合资……这种人极其擅长骗取别人的信任,因此才会被称作“骗子”。


他们之所以很难被人发现,其原因有二:一是他们的确精于此道,二是事后没有人报案。但不论其掠夺型人格的程度如何,是高还是低,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,那就是他们都能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,不断进化。


掠夺型人格的情感系统跟正常人不一样。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痛苦,也没有同情心。他们的情感是肤浅、做作、自私自利的。


即使掠夺型人格能够感觉到愧疚,这种愧疚感也是短暂的、没有约束力的,他们不会因此而悬崖勒马、改邪归正,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理解自己给他人造成的伤害——他们毫无懊悔之心。


掠夺型人格都是冷血无情的,因此我们常常把他们比作爬行动物。在审讯中,这种罪犯通常对情感无动于衷,跟悲痛欲绝的受害者亲人形成鲜明的对比。臭名昭著的连环杀人凶手亨利·李·卢卡斯是这样说的:“杀人就像出门散步,想杀人了,就出去随便找一个。”这就是掠夺型人格的思维方式。


出于必要,掠夺型人格会精心编造各种谎言。正常人利用语言来进行交流,这种人则是利用语言达到控制他人、逼迫他人、勾结他人的目的。他们对诙谐、劝说、诱惑、恳求、道歉等语言了若指掌、应用熟练,就像工匠手里的刻刀、音乐家手下的音符一样。发誓不再欺骗、不再偷窃或不再打你都只是一句空话而已,他们的话一点儿都不值钱;但甚至连执法人员、法官这样的专业人士都会被他们迷惑、愚弄,出于社会惯例,会再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。这也是屡犯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。为了免受牢狱之灾或早点出狱,他们信誓旦旦地说要痛改前非、好好表现,可一转身照旧祸害四方。


案例:杰克·亨利·阿尔伯特因伪造罪和刺死一名囚友而在狱中服刑,他根据自己的服刑经历写了一本书《野兽腹内:狱中来信》(In the Belly of the Beast: Letters From Prison),随即成为写作界的宠儿。他说服知名作家诺曼·梅勒为他争取提前释放,而假释裁决委员会也听信了梅勒的恳求,同意提前释放阿尔伯特。假释出狱六周之后,他就在一家咖啡馆刺死了一名男子,后来他说,因为那个人一直在盯着他看。所有曾经赞成对他提早释放的人都大吃一惊,他们不敢相信这么一个文笔华丽的人竟然会杀人。这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。


跟自恋型人格一样,掠夺型人格也不能容忍丝毫挑衅和一丁点侮辱。他们往往不能抑制自己的情绪,或是缺乏自控力。在监狱里,掠夺型人格都尽量避免眼神对接,因为他们知道,走廊里一个侵略性的眼神都足以激起争执,甚至是致命的报复。


掠夺型人格往往会酗酒或滥用违禁药物,而此举令他们更加不稳定,也更危险。或者,他们是故意为之,通过酒精和毒品来释放被抑制的本性,或将其用于诱惑麻醉他人。


掠夺型人格常常会说自己冲动压抑不住,或说他们管不住自己,但这都不能当成他们罪行的借口。如果他们也懂得反思的话,那一定是为了完善其掠夺手法。永远都不要相信他们会反省悔过。狗改不了吃屎。


- 掠夺型人格的人际关系


最可怕的是,掠夺型人格还会将全家人带入犯罪活动中。


掠夺型人格的恶劣之处还有,他们会教孩子去偷、骗、撒谎、逃避责任、打架、破坏社会规则。我曾跟这样的掠夺型人格交谈过,他们也会惩罚孩子,但不是因为后者犯了罪,而是因为犯罪被人抓到了。


- 与掠夺型人格相处


不幸而可悲的是,掠夺型人格作恶时从不考虑原因,这只是他们的本性。


- 如何应对


识危避祸,智者不惹疯狗,君子不交恶友。


“连环杀手可能是你的儿子,也可能是你的丈夫;这种人无处不在。所以,明天会有更多的孩子被杀。”——西奥多·泰德·邦迪


【综合型危险人格】


要想对某人了解得更加细致,就不能在一开始就将其归到某个危险人格类型中去,而是仔细观察其言行;否则的话,就很容易忽视关键的信息。有时候甚至连专业人士都会犯这种先入为主的错误。我在前面已经强调过了:我们关注的应该是人的言行,而非数据和可能性,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其行为特征逐一分配到“危险人格清单”中,最后再进行总结。


“目标固着”:眼里只有某个目标,反而看不到近旁的目标;或对某个特定的任务、地标、情况过于专注,一不留神撞到山上。


- 需要留意的几种综合型危险人格


“有敌人,但我有解决办法。”——妄想型人格+自恋型人格
“在我为所欲为的时候,你们要好好看着。”——妄想型人格+掠夺型人格


经验告诉我们,当危险人格的个体聚在一起时,他们对社会(及其自身)的危害立刻水涨船高。


……,所以——自恋型人格会朝你大发雷霆,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完美的,而你却质疑这一点;情绪不稳定型人格会朝你发作,因为反复无常就是其本性;掠夺型人格当然觉得自己不会有任何问题,他们会一时兴起对你暴力相向,因为你委婉地建议他们去看心理医生;妄想型人格则会将你视作“敌人”,对你的信任骤减。


建议正常人去看心理医生或咨询顾问是很正确、很好的事,但面对危险人格时,提出这种建议会非常危险。


人都有一个内部预警系统,在危险来临时它给我们发出警示,所以,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觉(甚至专业人士都会常常忽略它)。用你的感觉来对某人或某种情况进行评估:胃部抽搐、汗毛耸立、起鸡皮疙瘩、皮肤发红、恶心、焦虑,或隐隐觉得不安……我们要谢谢这些感觉,因为它们正是大脑发送给身体的警示信号:小心,这个人可能是危险人格。我们要感谢这种“恐惧天赋”。


危险人格也许很“友善”,但他们一点儿都不“善良”。


仅仅是时间或地点的改变,就能让你从一个安然无恙的人变成一个高风险的受害者。从下午四点到凌晨两点,人际间的暴力呈上升趋势;如果施暴者喝醉了或吸毒了,暴力程度也随之暴涨。


【应对危险人格】


任何人,只要是想把你与外界隔离起来的,就是一个潜在的危险。如果你与某人建立了某种关系,或加入了某个团体、组织、教会,同时却感觉到这个人或组织试图将你与家人、朋友、同事以及平时相处得很融洽的人隔离开来,那么你就是遇上危险人格了。


在那些跟危险人格相处的人身上,往往会有这么一个时刻,我将其称作“觉悟”。很多年来,他们生活在危险人格的阴影中,大多数人过得很不顺心,但他们在这段感情上已经付出了太多,不舍得放手而去,于是怀着仅有的一点儿希望继续煎熬。直到有一天,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,于是就“觉悟”了——这个人已经无可救药了,我已经无能为力了,我不该受这样的折磨,该放手了…… 

评论
热度(9)

© Ingredere ut Proficias / Powered by LOFTER